24/8/2017 @ Pont du Gard, France —(updated at 29/8/2022)

 

加爾橋(Pont du Gard)是一座為了向尼姆輸水而在公元 1 世紀左右建成的水道橋,作為全長 50 公里渡槽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向人們展示了羅馬帝國時代的文明。水源自古至今都是地球上最不可或缺的液體,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賴以生存,一個城鎮的繁榮昌盛與充足的食水供應從來都是息息相關的,而在 2000 多年前,羅馬人便已經掌握了輸送和儲存這項重要資源的精湛技術,使得羅馬本身以及它所征服的殖民地都能茁壯成長。這座位於法國南部的加爾橋便是羅馬水道橋中的傑出典範,於 1985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距離尼姆 20 多公里外的自然保護區,宏偉的水道橋與周遭壯麗的自然風光互相輝映,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不少文學家在訪問過這條橋後也對其讚嘆不已。在來到尼姆的第二日下午,沙發主便說要駕車帶我來一睹這座享負盛名的羅馬建築瑰寶的風采。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在奧古斯都全盛時期,羅馬人征服了昔日被他們稱之為高盧的地區,當中包括現今的法國,他們殖民於此並建立了許多城鎮,尼姆 (Nîmes;昔日的羅馬城市 Nemausus)最初的建設亦是源於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奧古斯都。當時的羅馬人已經深知自來水對於殖民地擴張和茁壯成長的重要性,在他們的殖民統治下,許多地區都紛紛建造起渡槽、水井和噴泉,以為城鎮的居民、浴池、花園等提供充足的水源。因為良好的基建,到了公元一世紀,尼姆的人口便在短短幾十年間激增至約 20,000 人。

這座渡槽最初的建造是在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女婿和副官 Marcus Vipsanius Agrippa 的指導下,在大約公元前 19 年開始的,並在公元 1 世紀中葉左右完成,旨在將泉水從位於山區於澤斯 (Uzès) 山腳下的源頭 —— 厄爾噴泉(Fontaine d'Eure)輸送到繁華的城市 —— 尼姆,全長 50 公里的渡槽在當時每天為尼姆輸送約 40,000 立方米的淡水,足以供給鎮上所有居民使用之餘,還足以供應鎮上的所有溫泉浴場、浴池、噴泉和花園。整條渡槽就這樣一直被使用到公元 4 世紀,隨後由於缺乏維護,植被、礦物質和石灰石沉積物開始使得管道日益堵塞,據估計,到 6 世紀初這條渡槽便停止運作了。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整條渡槽本身就是有如鬼斧神工般的偉大傑作,它展示了古羅馬帝國的文明和智慧,亦見證了古羅馬建築工人的非凡技藝。其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落差僅為 12.6 米,平均坡度為每公里 24.8 厘米,這有限的坡度主要反映出當時的工程師必須應用極高的精確度來確保泉水通過自身的重力一直自動地流向 50 公里外的尼姆,而無須借助其他額外的動力設施,據估計,泉水從源頭流入城市大概需要近 27 小時。由於途中地勢起伏,渡槽還需要蜿蜒地穿過於澤斯和尼姆之間的小山和深谷,它們都被茂密的植被和灌木叢覆蓋,工人需要克服重重困難透過挖地將許多渠道修在地下,所以最後管道需以 V 形路線鋪設才能順利將泉水引入尼姆,事實上,起點和終點之間的直線距離僅為約 20 公里,但由於渡槽需以曲折的路線鋪設,所以它便長達約 50 公里了。另外,其中一段橫渠還需跨越加爾東河,於是便有是現在的高架水道橋 —— 加爾橋(Pont du Gard)。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也就是說,如今所見的這座加爾橋只不過是當年全長 50 公里的輸水渡槽的一小部分,由於它橫跨加爾(Gardon / Gard )東河,故名為「加爾橋」(Pont du Gard)。加爾橋是整條 50 公里長的渡槽中最宏偉壯觀的一段,法國政府於 1840 年將它列為「歷史古蹟」,連帶它周邊佔地 165 公頃的土地都受到保護,所以環顧四周都是一片未受破壞的自然風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於 1985 年 12 月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座有超過 2,000 年歷史的水道橋見證著歲月流逝,改朝換代,在經歷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洪水襲擊、風化侵蝕後,至今仍然能夠完好無損地屹立不倒,而不像大部分考古遺跡般以廢墟的形式被保存下來,這本身也可算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奇蹟吧!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 我一直以為這是免費參觀的景點,直到最近重新整理時才看到原來參觀要在停車區的入口處購票,但是我參觀時沒有看到要付入場費的,當時沙發主在森林的某處停車,我也沒看到他付費,我們是直接從森林走到橋上再逛周邊的,所以不清楚收費詳情。也許把車停遠點跟不參觀橋的頂層和附近的博物館可以不用錢?

 

 

加爾橋是在沒有砂漿的情況下建造的,當時的羅馬人只是使用了大鐵釘將切割了的石灰石塊固定在一起。這些石頭在周圍的採石場被開採和切割,石頭上都刻有它們應該被放置的位置,所以如果仔細觀察,在一些石頭上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標記。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在羅馬帝國崩潰和渡槽被廢棄後,幾個世紀以來,這座水道橋仍然因為不間斷地被用作橫跨山谷的收費橋而保持完好,由當地的領主和主教負責維護,以換取對使用它過河的旅行者徵收通行費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一些石塊被當地居民掠奪並用於自己的建築和其他地方,橋樑的第三層因而失去了 12 座拱門,再加上戰爭,為方便行人、騎士、馬車、甚至部隊通行,橋樑第二層的所有橋墩也被挖空,到 17 世紀,橋樑已經嚴重損壞,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然而它從 18 世紀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並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在地方當局和法國政府的委託下,它在 18 世紀到 21 世紀之間進行了一系列翻修,橋樑又再起死回生,故時至今日,這座歷史悠久的橋樑仍然以完好的姿態屹立著。

這座加爾橋是迄今尚存的羅馬渡槽橋中最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橋樑之一。49 米高的橋樑共有上中下三層,擁有合共 52 個拱門,主拱跨度約為 25 米,這需要搭建一個空前巨大的木製腳手架來測定中心位置。另外,橋樑每層的長度、寬度、拱門數量和高度,以至作用都不盡相同,而所有的建設工作都是在沒有電腦、沒有計算器、沒有機械設備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也是人們認為它非同凡響的主要原因。


加爾橋各層的資訊:

底層長 142 米,寬 6 米,高 22 米,有 6 個拱。底層的橋墩完全建立在河床岩石上,每個橋墩的上遊方還設計了一個三角形的分水墩結構,以達到分流的目的,這種結構亦使得橋樑堅固,能夠抵擋水流甚至河水泛濫對大橋的衝擊;

中層長 242 米,寬 4 米,高 20 米,有 11 個拱。這一層跨越主流的拱(24.5 米)比其它相鄰的寬,以便增加河水的流量,減少衝擊;

頂層長 275 米,寬 3 米,高 7 米,有 35 個拱(原為 47)。在這一層,拱比較多,拱與拱的連接處比較狹窄,從而可以減少在此高度上風力對於橋樑的影響。這層才是水道的所在地,為了防止水份蒸發,水道被設計成封閉式,上面覆蓋了石板,同時,為了便於工人進行定期檢查和清洗石壁上的水垢,每隔十幾米,石板上就會留出一個可以活動的檢查口。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 水道橋頂層的羅馬水道可以在導遊的帶領下進入參觀。

 

 

在水道橋進行修復的同時,工程師 Henri Pitot 亦於 1743-47 年在較低層的拱門旁建造了一座公路橋,以便車輛在橋上穿過。這條橋到 18 世紀再次根據建築師 Charles Laisné 的計劃進行了大量的翻修,包括更換被侵蝕的石頭、用混凝土填充一些橋墩以提高穩定性、通過將橋樑與渡槽分開來改善排水系統、在一端安裝樓梯,以及修復管道牆壁等,讓遊客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沿著水道橋行走。如今,這座橋只供行人通行,連帶水道橋周圍的整個區域都是行人專用區,走在橋上真的充分地感受到這座加爾橋是多麼的氣勢磅礡喔!!!

當時,沙發主也感嘆地向我介紹道:「無論是肉眼看還是在橋上行走,你也不會覺得它很斜,但水卻能在這微小的坡幅下通過曲折而漫長的輸水管道一直流到 Nîmes,而且那還是發生在 2000 多年前,當時的羅馬人能有這樣的技術真的很了不起!」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來到這裏時已經是下午 7 點多,剛好看見夕陽西下,整片天空超級美的,加上身旁宏偉壯觀的水道橋,以及周遭優美怡人的自然風光,這一切都很令人心醉神迷,短暫的停留已經足以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事實上,我認為任何照片都不能夠完全帶出它的非凡氣勢,唯有親臨其境方能徹底體會它有多麼令人讚嘆!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供行人通行的這條橋是足夠寬的,不竟它起初的設計是供車輛通行,不過在橋上還是不足以把水道橋的一整個拱門拍入鏡,它真的很宏偉。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環顧四周,這周邊一帶環境清幽、風光如畫,水道橋傲然地屹立在一大片天然的岩石地面上,加爾東河沿著彎彎曲曲的自然地貌穿過加爾橋一直延伸,附近盡是樹木茂密的森林,橋上橋下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致,加上夕陽時分,映入眼簾的每幀影像都美不勝收。看著如此美妙的景色時,似乎瑣碎的煩惱都會被吹走。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不少人都在河邊和河裏玩水,沙發主說夏天天氣熱的時候他也會帶沙發客早點來一起在河裏暢泳又或是在附近野餐,只是這次時候不早沒有準備,其實這些對我來說都不必了,光是能在附近好好的逛一下看看風景我已經心滿意足了。而且黃昏配美景,Perfect!!!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來到橋下加爾橋的全貌更加一目了然。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橋後被夕陽染成金黃色的天空使得眼前的美景顯得更為出眾!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橋附近有一棵很特別的橄欖樹,據說這棵樹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Google map 上也把它標註為 "Oliviers Millénaires" (千年橄欖樹)。 ✧ (◕0◕ )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大樹下通常都是說故事的好地方,這棵樹下還真是有一塊石塊講述老樹的故事:

「我出生於公元 908 年

我的周長是 5 米,樹樁周長 15

我在過去一直生活在西班牙一個寒冷、乾旱的山谷中,直到 1985 年

加爾委員會對我的年齡和歷史滿懷熱忱,並收養了我和我的兩個同胞

我是在 1988 年 9 月 23 日被種植的

我很自豪能夠加入到加爾橋這享負盛譽的自然環境中」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基本上看完這座橋不用花很長時間,但真的很值得一遊!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渡槽的遺跡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Castillon-du-Gard

 

沙發主在逛加爾橋之前教了我一句法文,大概是跟他說帶我去附近某個村莊,讓我參觀完加爾橋後說出那句頗長的法文提醒他,那個村莊就是 Castillon-du-Gard。不過,別說那一整句法文,連那個村莊的名字我都沒記住,所以到最後還是用英文問他是不是要帶我去那個 village ,他也一口答應了,於是他又駕著車帶我來到了 3-4 公里外的 Castillon-du-Gard。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村口有個不錯的觀景點,夕陽已去,但晚霞餘暉依然把天空染成美麗的色彩,放眼望去盡是遼闊的綠地,看到的是加爾橋所在的那個方向,不過距離太遠所以沒辦法看得到橋。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這真的就是一個村莊,很小很快便逛完,也沒有很特別的景點,主要是風景不錯,環境幽靜,在橫街窄巷中穿梭,看到的盡是古樸的石砌建築,有人帶著多走一些地方也不錯。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Castellum Divisorium / Castellum Aquae @ Nîmes


晚上回到尼姆,沙發主帶我去看了一下這個圓形水池遺跡,當初泉水經過 50 公里的渡槽輸送到尼姆時便會流入這樣的圓形水庫,泉水會從後面的矩形通道流入,水池周圍還有十個開口,用以放置鉛管,並將水輸送到城市的各個部分,水池底部亦有三個洞,可以用以將水排空。
 

法國·加爾橋 Pont-du-Gard | 從水道橋看羅馬帝

 

 

arrow
arrow

    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