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18 @ Ciutat Vella(Port Vell), Barcelona, Spain —(updated at 12/5/2022)
舊城區終於寫到最後一篇了,感覺巴塞隆拿好像怎樣也整理不完......
這篇主要逛舊港(Port Vell),來到巴塞隆拿有兩天都經過這個港口,每次來到都超級熱鬧的,這附近可以曬太陽、吹海風、逛沙灘、游泳、逛博物館或水族館、購物、看電影、享用美食、吃喝玩樂、散步、看風景、坐纜車、坐遊輪...... 從購物和餐飲到歷史地標、風景名勝、娛樂和運動等等的活動都一應俱全,真的很多樣化,所以本地人和遊客都非常多。
舊港就是巴塞隆拿海港最古老的那部分,早在公元 1 世紀左右,羅馬帝國已經在此地建立了殖民地並將港口開放作商業貿易,而碼頭的建設則始於 1477 年,多年來一直在擴建、翻新和改進,自巴塞隆拿在 1986 年贏得了西班牙歷史上第一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後,在 1992 年奧運會開始以前,這座城市就在「巴塞隆拿,讓自己變得漂亮」的口號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翻新運動,這港口一帶的翻新和建設就是當時城市更新計劃的一部分,在此之前,這一帶曾經是空蕩蕩的倉庫、鐵路站和工廠,如今這裏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了,有超級遊艇碼頭、時尚的行人天橋、大型的購物中心和歐洲第五大的水族館等等,雖然叫舊港,但這裏的建設卻很摩登啊!
沿著海岸線過去的沙灘(例如 Barceloneta, Mar Bella, Nova Icaria 和 Bogatell)和奧林匹克港(Port Olímpic de Barcelona)都是為 1992 年的奧運會而建造的,所以巴塞隆拿的沙灘都是人工沙灘,沙子都是從一些阿拉伯國家引入的,在這之前,巴塞隆拿並沒有真正的沙灘,海岸線一帶都是充滿工業氣息的。而奧林匹克港就是當年奧運舉辦帆船比賽的場地。不過兩天都是到將近傍晚時份才走到海邊,天氣又沒有很好,看不到夕陽也沒有動力走去逛沙灘跟另外那個港口嚕......
來到海邊哥倫布的紀念碑還是不能少,這座宏偉的哥倫布紀念碑(Monument a Colom)矗立在蘭布拉大道(La Rambla)和哥倫布大道(Passeig de Colom)的交界處,標誌著舊港的入口,以紀念發現新大陸的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出生於熱那亞共和國(今日的意大利熱那亞 —— Genova)的哥倫布自幼便熱愛航海,遊走多國游說了十幾年後終於得到了卡斯蒂利亞及萊昂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I of Castile)和阿拉貢的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的贊助,於 1492 年到 1502 年間 4 次出海橫渡大西洋,並成功到達美洲大陸,使歐洲人對美洲有了普遍的認識,巴塞隆拿就是他在首次訪問新大陸返航後向女王和國王匯報的地方。
哥倫布的遠征開闢了新的航線,亦開啟了長達數世紀的探索、征服和殖民時期,幫助創造了現代的西方世界,在他死後的幾個世紀裏廣受讚譽,但近代社會對他的批評亦日益加劇,美洲原住民最初善意的對待卻換來無止境的大掠殺和奴役,哥倫布的到來也意味著對他們擁有數千年曆史文化的種族滅絕的開始,所以他在近代一直飽受爭議。在巴塞隆拿也有人曾經呼籲拆除這座雕像,但市長認為承認歷史比否認它好,所以拒絕了這些呼籲。
這座紀念碑是在 1888 年巴塞隆拿世界博覽會舉辦之際為改善城市的海岸線而建造的,於 1888 年的 6 月 1 日落成,高 57 米,分為三個主體,紀念碑內的地下室是一個酒窖,而柱子內部亦設有電梯通往觀景台,讓訪客可以在雕像腳下的皇冠和半球體內飽覽這座城市的景觀。
最頂部是 7 米高的哥倫布青銅雕像,他穿著當時的海軍上將穿著的宮廷服飾,左手拿著一張地理圖表,而關於他右手所指的方向則眾說紛紜,有的說他指向新世界,有的說他指向他的家鄉熱那亞,有的說他指向馬略卡島,也有的說他純粹就是指向大海。
他站在一個半球體和王冠之上,那個位置就是觀景台,驟眼看裏面的空間應該很有限,有些網站也不太推薦人上去,因為在裏面也只能從很小的玻璃窗裏看出去。半球體代表著他發現了地球上的新部分,所以他腳下的基座上刻有“TIERRA”(土地)的字樣。王冠下方是天主教國王授予哥倫布的徽章。
在其下方是科林斯式的鐵柱,柱子頂端有四個青銅浮雕,寓意著歐洲、非洲、亞洲和美洲這四大洲向哥倫布致敬,下方是一條刻有“GLORIA COLON”的紅色條帶,再下方有一個刻著“BARCELONA A COLON”的大獎章和船錨,底部的四個女神像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菲墨(Feme / Osa / Fama) —— 名譽和名聲的化身,她們分別各自從一個半球體上飛起,為哥倫布提供王冠,每個半球體均被兩隻飛鷹圍繞,底座上有幾組帶有兩隻獅鷲和巴塞隆拿徽章的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
與柱子銜接的是一個八角形的基座,上面共有 8 枚大型的青銅獎章,代表與哥倫布有關的八個人,當中包括贊助他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國王斐迪南二世。另外還有四座代表幫助過哥倫布的人物的雕像以及四座代表著西班牙王國的雕像。
左邊那幅的雕塑群是獻給 Jaume Ferrer de Blanes 的,他是阿拉貢王國的外交官、寶石學家、宇宙學家和作家,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後,他參與了繪製新的世界地圖,這裏展示他穿著當時的衣服,左手拿著一些羊皮紙,右手指著身邊一個侍從拿著的地球儀。
右邊那幅是天主教君主的顧問兼配給員 Luis de Santángel 的雕塑,哥倫布最初來到西班牙向天主教雙王進行遊說時其實同樣遭到了拒絕,因為王室沒有足夠的資金資助他的航海計劃,正當他打算向別國進行遊說時,他遇到了負責皇家財政的 Santángel,後者設法說服兩位君主重新考慮,並願意自掏腰包和借貸資助該遠征隊的大部分費用,才讓哥倫布的遠征計劃得以順利地開展。在這裏,衣著華麗的 Santángel 手裏拿著一個箱子,腰帶上繫著一個錢袋,寓意他是哥倫布的投資者。他身後的兩個獎章就是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接著有獻給 Pere de Margarit 的雕塑群,他是一名加泰隆尼亞士兵和水手,國王斐迪南二世的門徒之一,在第二次遠征中陪同哥倫布航行到美洲,擔任遠征軍的軍事領袖。哥倫布後來任命他為伊斯帕尼奧拉島(La Española)北部錫瓦奧(El Cibao)地區聖托馬斯(Santo Tomás)要塞的總督,但他並沒有站在哥倫布的一邊,他在回到西班牙後譴責哥倫布對印第安人的虐待,還在法庭上表達了他的信念,指印第安人是潛在的好基督徒和國王的臣民,所以他們不應該被奴役。這裏展示他穿著上尉的制服,旁邊是一個跪在地上的美洲原住民。
右邊那幅是西班牙宗教和外交官 Bernat Boïl 的雕像,奉女王之命,他同樣在第二次航行中陪同哥倫布到美洲,擔任西印度群島的使徒傳教團的首席代表,後來由於與土著相處出現困難而回到了西班牙。在這裏展示了他穿著袈裟,留著僧侶的髮型向美洲印第安人傳道,身旁的土著跪下並親吻他的手。
基座上亦有四個女性形象的石坐像,寓意西班牙在中世紀時的四個王國。
左邊那幅的女性左手扶著一個帶有四條直紋的盾牌,那自然就是代表了加泰隆尼亞(Catalonia);右邊的女性形象代表了萊昂(Léon)。
另外兩座雕塑分別代表了卡斯蒂利亞(Castille)和阿拉貢(Aragon)。卡斯蒂利亞那座好像斷了一隻手......
最底部由一個圓形底座和 4 段 6 米寬的樓梯組成。上面裝飾著 8 幅淺浮雕,展示了哥倫布由尋求支持到登陸美洲並完成第一次航行的一些重要過程。周邊的 8 個徽章則代表了在該過程中哥倫布訪問過的地點。
八個哥倫布訪問過的地點的徽章:
這些徽章分別代表著韋爾瓦(Huelva)、哥多華(Córdoba)、薩拉曼卡(Salamanca)、聖塔菲(Santa Fé)、帕洛斯(Palos)、波多黎各(Puerto Rico)、古巴(Cuba)和巴塞隆拿(Barcelona)。
八幅與哥倫布生平有關的淺浮雕:
1484 年,哥倫布曾經帶同兒子 Diego 前往西班牙韋爾瓦省(Huelva)的拉比達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 Rábida)尋求庇護。
他因此而結識了修道院內的兩位修道士 Fray Juan Pérez 和 Antonio de Marchena 並與兩人成為知己,這幅浮雕展示哥倫布向修士解釋他的項目。他想要出海遠航的原因源於當時的歐洲國家極需要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但是可以通往亞洲的陸路卻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過南非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該位置顧名思義就是經常發生風暴非常危險,而哥倫布深信向西航行亦能找出另一條前往東南亞的航線,為了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他便開始努力向多國進行遊說。
哥倫布在修士的穿針引線下來到哥多華(Córdoba),謁見透過聯婚實現共同統治伊比利亞半島幾個王國的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國王,推銷他的計劃。
女王將其計劃提交予一個委員會,哥倫布便訪問薩拉曼卡聖斯德望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Esteban de Salamanca),在修道院舉行的議會會議上尋求支持,他展示了一張圖表,試圖說服由君王任命的委員會支持他關於通往印度的新路線的理論,但與他最先接觸的海權王國葡萄牙一樣,學者們都認為哥倫布嚴重低估了該國與亞洲的距離,宣布其想法不切實際,推翻了有關的項目。
哥倫布在遊說失敗後亦接觸了英國並準備啟程前往法國,但由於上面提到那位顧問 Luis de Santángel 對雙王的遊說和承諾提供贊助,女王終於派出皇家衛隊去截住哥倫布,在 1492 年 4 月 17 日,哥倫布與兩位天主教君主在西班牙格拉納達省的聖達菲會面簽署協議,君主承諾授予哥倫布海軍上將的稱號,並支持他實踐有關的項目。
1492 年 8 月 3 日晚上,哥倫布在西班牙韋爾瓦省帕洛斯德拉夫龍特拉(Palos de la Frontera)的港口登船,率領三艘船向西展開第一次航行(1492–1493)。
1492 年 10 月 12 日,經過約 70 日的航行,他們終於看到了第一塊陸地,在一個被當地人稱之為瓜那哈尼(Guanahani)的小島登陸,也就是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新大陸看到和訪問的第一個美洲島嶼,他將之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島」(San Salvador),由於他誤以為自己是向著他的目標東印度群島航行,所以他將將當地不同種族的原住民一律稱為「印第安人」(Los Indios,也就是把他們當作印度人),他在日記中記錄下他對當地人的看法,覺得他們看起來像是沒有宗教信仰,相信要讓他們皈依成為基督徒應該很容易,又看到他們的武器和軍事戰術都相當原始,認為要征服他們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哥倫布隨後還根據當地人的指點,探索了古巴的東北海岸,並於 1492 年 10 月 28 日登陸古巴,繼而於 12 月 6 日登陸伊斯帕尼奧拉島(被哥倫布名為「西班牙島」"La Española")。輾轉航行下遠征船隊帶著一些被俘的當地人在 1493 年 3 月 15 日回到了西班牙的帕洛斯港,歷時 7 個多月終於結束了第一次的航行,他們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不久之後,就如同以下的浮雕所示,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國王斐迪南二世便在巴塞隆拿接待了哥倫布。哥倫布給西班牙王室的遠航探險報告被翻譯為拉丁文,他遠航的消息就這樣迅速地在整個歐洲傳播開來。
四條樓梯的兩側都有一座獅子雕像,合共就是八座。
昂首挺胸的獅子與帥氣的小孩。
毗鄰紀念碑的舊港海關大樓(Aduana del Puerto de Barcelona),其屋頂裝飾著鷹和獅鷲。
附近就是海港了,港口上停泊了很多遊艇甚至一些大型郵輪,海鷗也超級多,而且都不怕人,我比較怕牠們,因為牠們總是不時近距離從我的頭頂或身邊呼嘯而過,加上偶爾有人投餵,海鷗都很雀躍地在人潮中穿梭。
蘭布拉海濱大道(Rambla de Mar)是一條在港口旁邊的跨海行人棧道,又可以說它是一座帶有波浪形圖案的木製行人天橋,象徵著城市與地中海的聯繫。這條海濱大道流線型的設計非常當有現代感,而且也相當受歡迎,每次經過遊客和當地人都總是絡繹不絕,愛席地而坐又或躺在木板上休息欣賞風景的人也不少。淺黃色那座建築是港口工程委員會的辦公室(Junta d'Obres del Port),它於 20 世紀初被構想成為海上抵達的旅客提供服務(海關、郵局、餐廳......)的門戶。
介紹這條海濱大道的看板。
▲ 巴塞隆拿的官方語言包括了加泰隆尼亞語和西班牙語,加泰隆尼亞人並不把加泰隆尼亞語視為方言(Dialect),而是一種正式的語言(Language)。曾經有個會普通話的外國人說廣東話是方言,但對香港人來說,廣東話就是一種正式的語言,我們的官方語言。
對岸有個纜車站可以坐港口纜車(Telefèric del Port)穿越海港到達到蒙特惠奇山的山腰上的觀景台,而那座山上還有另一種纜車(Teleferico de Montjuïc)前往山頂上的蒙特惠奇城堡(Montjuïc Castle)。不過這條棧道無法通往對岸的纜車站,走路要繞著港口走大半圈。
在棧道上欣賞周邊的風景也很不錯。
這裏會看到兩個仰望天空的白色雕塑在海上漂浮,名為「觀星者」(Miraestels / Stargazer),向加泰隆尼亞詩人 Joan Brossa 致敬,雕塑的靈感來自 Joan Brossa 的詩集《El Saltamartí》,“Saltamartí”除了有「蚱蜢」的意思外,在加泰隆尼亞語中又可解作「不會被擊倒的玩具」(有點像不倒翁?),那首詩要表達的正正就是第二個含義。
「底部負重的人偶,偏離垂直位置,又再重新站起來。人們。」 —— 《El Saltamartí》, Joan Brossa
[Joan Brossa 是加泰隆尼亞文學中視覺詩的開發者之一,視覺詩就是運用文字的特殊排版以達成視覺效果的詩體,羅馬塔和羅馬渡槽附近的立體字母"Barcino"(見上一篇)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對岸近著沙灘的 W 酒店(W Barcelona),因為它有如風帆般的外形而又被俗稱為「帆船酒店」(Hotel Vela)。
橋的盡頭就是一座大型的購物中心 Maremagnum,購物中心旁邊還有個看起來蠻特別的泡泡公園(Bubbleparc),讓大人可以購物,小孩可以玩樂,公園好像是免費入場的,但使用裏面的遊樂設施就需要門票。購物中心的隔壁就是巴塞隆拿水族館(L'Aquàrium de Barcelona)。
經過商場和水族館後沿另一條路回對岸。前面寫著 PORT VELL 那座建築好像是 IMAX 影院,不過最近看到它好像要被拆掉,購物中心正與 Time Out 洽談將它改建為美食文化市場。
不經過海濱大道走另一條路會經過一個海濱公園(Plaça de l'Ictineo),這邊感覺比較空曠,沒那麼熙來攘往。
從公園回到對岸過馬路後會看到另一座雕塑,名為「巴塞羅那的面孔」(La Cara de Barcelona)。它是由美國波普藝術(pop art)的藝術家 Roy Lichtenstein 為巴塞隆拿於 1992 年舉辦的夏季奧運會而創作的超現實主義雕塑,於 1991 - 1992 年間製作的,混凝土上完全覆蓋著紅色、黃色、藍色、黑色和白色的馬賽克瓷磚,將女性的頭部抽象地呈現。這是屬於該藝術家所創作的名為「筆觸」系列的作品之一,突顯了他向漫畫和繪畫致敬的意圖,眾所周知安東尼·高第愛用碎瓷磚,這覆蓋滿碎瓷磚的作品也是在向高第致敬。
附近的一座郵局和電報大樓(Edificio de Correos y Telegrafos de Barcelona)。
繼續沿著哥倫布大道(Passeig de Colom)走在空中出現了一隻很巨型的蝦 / 龍蝦(La Gamba)張開雙臂迎接路人,它原本是由加泰隆尼亞設計師和藝術家 Xavier Mariscal 為一間名為 Gambrinus 的餐廳設計的,餐廳結業後作品仍留在原處,最終便由巴塞隆拿市議會買下,巴塞隆拿沿海地區後來為了 1992 年的奧運會要進行改造,於是這隻蝦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其中一件用來美化舊港的雕塑。這位設計師也設計了當年奧運會的吉祥物(一隻叫 Cobi 的牧羊犬)。
這隻既卡通,臉上又總是掛著笑容的蝦應該很受小朋友歡迎。跟它旁邊海浪型的亭子也很搭,但真的就純粹用來裝飾,擋不了太陽也遮不到雨。
再往前走有一座紅色的橋,非常鮮艷奪目,這時又碰上小孩們在路上吹泡泡,整個畫面就更加繽紛了。再繼續前行就會回到哥倫布紀念碑了。
如果從剛剛那座女性頭部的雕塑向另一個方向走,轉入 Passeig de Joan de Borbó 那邊就是通往海灘和纜車站的方向了,加泰隆尼亞歷史博物館(Museu d'Història de Catalunya)就位於這條街上。在港口附近總是有很多黑人在路上擺攤,而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這附近一帶有超級多食肆和酒吧!
最後一晚逛完港口去找吃的找到一間可以吃自助餐的餐廳,忘了在哪,越夜越是門庭若市,雖然食物的種類不算太多,但價錢合理可以吃到夠這點還不錯,第二次吃到的西班牙海鮮飯比第一次在別的城市吃到的好很多,主要是因為第一次吃到的米真的很生......
舊城區終於整理完畢了,但我發現原來還有不少照片都是在擴展區拍的,要完整地記錄巴塞隆拿的行程真的很有難度...... =.=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