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卡角 Cabo da Roca —
歐亞大陸的最西端,航向大海的起步點
2019年6月24日@ 葡萄牙羅卡角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要領會這句詩的含意應該要來一趟羅卡角(Cabo da Roca / Cape Roca),它是一個毗鄰大西洋的海岬,是一處海拔約140米的懸崖,Roca 是「岩石」的意思。它的地理位置在里斯本的西方,辛特拉的西南方,屬於辛特拉-卡斯凱什自然公園(Parque Natural de Sintra-Cascais)的一部分,位於整個歐亞大陸的最西端,在過去曾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
參觀完摩爾人城堡後,我們在辛特拉坐403號的巴士到羅卡角,彎來彎去行駛了將近40分鐘,終於到達目的地。我們待會要去的卡斯凱什(Cascais)也是這條巴士線,多坐一個站就到了。
下車後,第一眼就看到種滿植物的原野和這座位於高處的紅頂白牆燈塔(Farol do Cabo da Roca)了。它始建於1772年,是葡萄牙最古老的燈塔之一。於1843年進行重大變更。燈塔位於海拔165公尺的高度,塔台高度為22公尺。時至今日,燈塔仍在運作,燈光有效範圍約48 公里。旁邊是遊客服務中心,遊客可以在那裡買一張「世界的盡頭」證明書留念,它在兩個版本可供選擇,不過這張證明書價值11歐元。
一大片土地上充滿了厚葉植物,使整片田野充滿了生機和色彩,在這裡散步,猶如置身花田中,令人心情括然開朗。
坐車時還下著大雨,來到這到這裡竟然天朗氣清,隱藏已久的藍天白雲終於出現了!實在太好了!
當時在原野裡看到有個小男孩一直追著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跑,想要跟她一起玩耍,小女孩一直躲她,兩個人又像在高大的植物叢中玩躲貓貓一樣,後來他四處張望也找不到那個小女孩,又突然看到另一個年紀比他大的女孩,於是又開始一直跟在她後面了,不管他的父母怎樣喊他拍照,他始終只是關注著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很可愛。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羅卡角曾經是守衛里斯本港口的第一道防線,這座燈塔座落於16世紀堡壘的地基上,隨著時光流轉逐漸卸下了軍事防備的角色,只留下這座燈塔,為海上航行的船隻指引方向。
慢慢向上走,來到了燈塔的前方,也是遊客服務中心的位置,但這時候並沒有開放。
接著又再往回走,回到原來的位置,在燈塔的另一端是一座十字架紀念碑。
沿燈塔往下走就是懸崖跟一大西洋了!這裡真的比西班牙的兩個盡頭更加有「世界的盡頭」的感覺,山崖的面積非常大,海洋看起來更加壯麗開闊,更加一望無際。
這趟旅程就像一趟探險之旅,在朝聖之路上帶著冒險家的精神翻山越嶺,走過約779公里的路,探索一個又一個的村莊和城鎮,完成後又探索出一個又一個盡頭,太奇妙了!
沿著燈塔方向的盡頭走去,來到了崖邊。
葡萄牙人的雄心壯志並未有在海角止步,在波多聖本篤車站提及過的葡萄牙航海家恩里克王子(Dom Henrique) 帶領葡萄牙展開了海上探險之旅,航向未知的世界,自於1415年征服休達後,他繼續帶領隊伍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勘探,開闢出新航線,探索到神秘的阿拉伯世界,開創了歐洲發現時代的先河,航海的旋風席捲整個歐洲。此後葡萄牙的國王和探險家們繼續秉承這份冒險精神,如火如荼地進行大航海探險,通過航海事業在世界各地殖民,為葡萄牙的航海歷史寫下輝煌的一頁,成為昔日世界著名的海權大國。
不過原來義大利人哥倫布也曾到葡萄牙尋找機遇,他曾於1483年與1488年兩次遊說葡萄牙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但葡萄牙的航海已經獲得的重大成就,因而不願意放棄既有方向的成果,於是葡萄牙當局一再拒絕他的請求。哥倫布在葡萄牙遭到了冷遇,但卻在1492年,在西班牙女王伊拉貝拉一世和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支持下,開啟了大航海探險,四度橫渡大西洋,在經歷連返錯敗後來竟然因為錯誤登陸而意外發現「新大陸」,令西班牙截足先登在美洲殖民,從此歐洲最西的大陸羅卡角自然也不是「世界的盡頭」了。這並不代表葡萄牙失敗,只是他們選擇向南,而不是向西而已。
同行兩位經常攀山的台灣人走到崖邊也完全不怕,我靠近崖邊時卻一直膽戰心驚。
一大片種滿綠色植物的田野跟藍色的海水形成很好的對比,景色十分壯麗。
這時候天空跟海水的顏色是如此接近,來到這裡終於有藍天白雲,真的太感動了!
接著向遠處的十字架紀念碑走去。
突然有位韓國人走來跟我打招呼,他也有走朝聖之路,之前在里斯本時他又突然過來跟我打招呼聊天,好像我們曾經認識般,但我印象中卻好像第一次見他,難道我又把認識的人忘記了嗎?我的面盲症大概到了一個不可救藥的地步。我都不敢問他我們之前是不是有在路上見過面。早知道應該每個跟我聊過天的人都拍一下照,好讓我之後慢慢去認人......
羅卡角的景色真的太美了,拿著手機一直拍了又拍,同一個地方都拍了無數張照片。
每走一段路都總是忍不住一直回頭望那座燈塔。
這座高聳的石碑就是著名的羅卡角十字架紀念碑,代表著羅卡角位於歐亞大陸的最西端,北緯38度47分,西經9度30分,石碑上就刻有這經緯度,還有葡萄牙著名詩人路易·德·賈梅士(Luís Vaz de Camões)在著名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Os Lusíadas)中的詩句:”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ca”,意思是「陸止於此,海始於斯」,短短一句就恰到好處地描述了羅卡角,這樣的形容真的最貼切不過!一直到14世紀,羅卡角都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
這一座紀念碑旁邊總是有等著合照的遊客,一個拍完照下一個又迅速地走過去拍照了。大家都想要證明自己曾經走到天涯海角,來過「世界的盡頭」。
在古羅馬時代,羅馬人稱羅卡角為 “Promontorium Magnum”(瑪格南岬),在航海時代,它又被稱為「里斯本之岩」(Rock of Lisbon)。
面向大海的紀念碑。
它跟對面高地上的燈塔互相輝映。
走到十字架那端的海角,這邊的懸崖邊圍起了一排長長的護欄,可以更安全地沿著海岸線一路往下走,慢慢欣賞大西洋的壯麗景色。
一直往下走又來到了凹凸不平的岩石上,這下去的路也讓我走得很害怕,因為我的膝蓋又開始隱隱作痛了,但是又仍然很想要下去看一下。
這一邊的視野也非常廣闊,同樣可以飽覽浩瀚無垠的大西洋風光。
其實同樣位於葡萄牙的亞述爾群島才真正是歐亞的最西點,該群島由九個細小的島嶼組成,但它們位處於大西洋中突出的小山脊上,所以不算是大陸。
在懸崖邊看著大海細想「陸止於此,海始於斯」這句話,它對葡萄牙人來說真的非常有意義,在陸地已經到了盡頭了,所以就此止步了嗎?並不!這裡反而是海上航行的起步點,無數的航海家在此啟航,帶著冒險家的精神,乘風破浪探索未知的世界,征服了大陸,繼而征服海洋。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換一種思維,並帶著一份滿腔熱血的冒險精神,使他們在盡頭處仍能開闢出新的道路,使昔日的葡萄牙無比輝煌。
這時,海浪拍打著懸崖和岩石,以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並沒有造成驚濤駭浪。
同行的台灣姨姨竟然還帶了酒杯,拿出來拍照。
站在岩石上,天涯海角近在咫尺,抬頭是廣闊無邊的天空,低頭可見垂直高聳的崖壁,下面便是大西洋了,整個海角的美景盡收眼底,羅卡角比起 Fisterra 和 Muxia 更加有天涯海角的感覺。
有些人走到最盡頭那塊突出而狹窄的岩石邊緣拍照,實在太有勇氣了,我走到一半已經止步不前了。
在峭壁之後有一座大山。
時間不早了,開始往回走,回到剛才的巴士站,依依不捨地惜別這個美麗的海角,動身前往下一個地點。
這些在漫山遍野盛開的植物,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任由風吹雨打,仍然不斷生長,開遍整片土地,好比葡萄牙一眾探險家們那份堅毅不屈的韌性。
在西班牙的兩個盡頭,0公里的紀念碑讓人明白「盡頭」可以是終點,也可以是起點,而在葡萄牙的這個盡頭,也教會人同樣的道理,在走無可走的盡頭,真的沒有方法繼續向前嗎?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路一直都在,只是人可不可以找到方法衝破障礙繼續向前而已。
下一站是位於卡斯凱什海灣的地獄之口。下一篇繼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