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藍色狂想曲 — 阿茲勒赫(Azulejo)瓷磚

Portugal - JUNE 2019

 

近處海洋的葡萄牙,尤其對藍白兩色的瓷磚情有獨鍾,將天空帶到地上,使天地融為一體,把青花瓷器所采用的色調應用在瓷磚上,傳遍整個葡萄牙,並發揮得淋漓盡致,擴展到大街小巷、室內室外,大至整座建築物的外牆,小至路標、門牌、餐具器皿、工藝製品和紀念品,加上了引人入勝的構圖,為瓷磚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力,使整個城市更具藝術色彩,成為了葡萄牙的文化典範,從教堂宮殿以至平民百姓的家都能找到這些瓷藝品,畫家將一個個傳奇故事和歷史事件以至地方風光,透過瓷磚壁畫傳達給人們,成為了獨特的述事方式,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能免費給公眾欣賞的,所以所有來到葡萄牙的人,一定無法忽視這些唯美的「阿茲勒赫」(Azulejo) 瓷磚。

 


 

— 關於阿茲勒赫瓷磚 About "Azulejo"

 

阿茲勒赫的葡萄牙語是「Azulejo」,來源於阿拉伯單詞「الزليج」(al-zellige),意思為精美/拋光的小石頭。這是有著各種顏色的彩繪瓷磚,不過在葡萄牙,藍白色是最常見的。

在八世紀,摩爾人在統治伊比利亞半島時將這種非洲及中東的藝術傳統風格帶給了西班牙。西班牙塞維亞成為阿茲勒赫瓷磚行業的第一個主要中心。1503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D. Manuel I)訪問了塞維亞(Seville),並被城市周圍的閃亮瓷磚弄得眼花撩亂,他把這個概念帶回葡萄牙,並用彩色瓷磚來裝飾他在辛特拉(Sintra)的城堡。從那時起,這種藝術形式就開始真正流傳開來,蓬勃發展,成為葡萄牙藝術和建築的典型元素。

 

Azulejo_0001.jpeg

▲  記得之前到塞維亞(Seville)時,那裡的西班牙廣場超級美的,廣場上有48個帶長凳的壁龕,就是用彩色瓷磚製成的,非常色彩繽紛,真的令人眼花撩亂,跟葡萄牙的藍白色調瓷磚的感覺很不一樣,但兩者都各有特色。

 


 

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喜歡色彩繽紛的瓷磚,而沉靜內斂的葡萄牙則更傾向於經典素雅的藍白色瓷磚,雖然葡萄牙也發展了彩瓷,但備受追捧的依舊是藍白色調的瓷磚。

Azulejo_0002.jpeg

 


 

為什麼是藍色和白色呢?原來,藍白色調的色彩靈感是來自中國的青花瓷。自歐洲開始與亞洲建立貿易關係以來,歐洲人就對高雅和精美的中國瓷器著迷。在當時的歐洲要製造青花瓷非常困難,因為它使用的是當時歐洲不存在的成分,所以成為極度稀有的奢侈品,也因此而被視為是財富的象徵。在17世紀,為了複製它,荷蘭人開始用與中國瓷器相同的藍白色調製作瓷磚,這些瓷磚大受葡萄牙人歡迎,以至於從荷蘭進口了大量的瓷磚來裝飾葡萄牙建築。

 

Porto_C0036.JPG

▲ Capela das Almas, Porto(波多聖靈教堂,於1929年加添的瓷磚)
▲ 精美的細節使瓷磚壁畫更加優雅,鳥和樹葉也是藝術品中經常使用的圖案,可能也是受到當時亞洲豪華面料的啟發。

 


 

瓷磚是由摩爾人引入歐洲的。他們的宗教禁止他們創作生物,所以設計僅限於用阿拉伯風格切割的鮮明幾何圖案(例如摩爾式花邊和環狀設計),葡萄牙最早期的瓷磚也是跟隨摩爾風格,透過重複拼貼幾何圖形的瓷磚覆蓋滿空白的牆壁。這種審美概念來自「對空虛的恐懼」("horror vacui"/ "fear of the empty"),所以用裝飾物密密麻麻地填充空間。
(*簡單來說,「摩爾/穆斯林/伊斯蘭/回教」都是同一個宗教。)

 

摩爾人離開後瓷磚繼續蓬勃發展,製作瓷磚的技術越來越進步,創作亦不再受伊斯蘭教的教條約束,瓷磚開始被當作畫布一般,畫家可以憑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自由創作屬於他們的作品。先有哥特式的瓷磚,通常以歐洲的植物和動物為主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因為引進了義大利的繪畫藝術,人們開始欣賞對稱性和比例性,並賦予其精美的設計;如果我們看巴洛克時期,瓷磚開始越來越充滿故事性,描繪了葡萄牙發現時期的場景以及日常生活,城市和村莊的歷史,寓言和聖經故事。

 

Obidos_0126.jpg

▲ Igreja da Misericórdia de Óbidos 的巴洛克式瓷磚。(1625年至1630年)
隨了藍白色調,黃色跟藍色也是典型的瓷磚配搭。

 

Obidos_0101.jpg

Obidos_0102.jpg

▲ Igreja de Santa Maria, Óbidos 的巴洛克式瓷磚(1680年-1690年)

 

Obidos_0163.JPG

▲Porta da Vila, Óbidos (1740年在維拉門加入的瓷磚)— 描繪了耶穌受難記。

 

Porto_C0004.JPG

▲ Igreja do Carmo, Porto(卡爾莫教堂,於1929年加添的瓷磚
— 描繪天主教隱修會加爾默羅會(Carmelite Order)在卡梅爾山(Mount Carmel)創立的場景。

▲ 可以看到越到後期瓷磚的內容越豐富。
而由於很多波多教堂外牆上的瓷磚都是1900年後加入的,所以那些瓷磚都特別精美且富故事性。

 


 

瓷磚可以說是葡萄牙最古老的「漫畫書」。一些瓷磚牆在場景下方結合了文字說明,以講述聖經中的時刻和故事。在過去,書籍曾經是一種很少有人能夠獲得的特權,因此,圍牆就是把故事流傳下來的一種方式。

Porto_C0027.jpeg

▲ Capela das Almas, Porto(波多聖靈教堂,於1929年加添的瓷磚)— 教堂外牆上描繪了關於聖徒聖方濟各(São Francisco de Assis)和聖凱瑟琳 (Santa Catarina) 的故事。

 


 

早期因為工藝複雜,價格昂貴,只裝飾在教堂、修道院、王宮及貴族宅邸上,成為身份,權力和財富象徵,後來日漸普及開始出現在各類建築上,很多普通的房屋、餐廳、學校、公園,鐵路的牆壁都覆蓋上瓷磚。17-18世紀時最為風行,不少殖民地建築風格受其影響,澳門就是其中之一了。
 

Porto_S0011.JPG

Porto_S0013.JPG

▲ São Bento Railway Station, Porto(波多聖本篤車站,1905-1916年間繪製的瓷磚
— 描繪了葡萄牙重要的歷史事件,節日場景,鄉村風光以及葡萄牙的運輸歷史等。

 

Obidos_0008.jpg

Obidos_0009.jpg

▲ Óbidos Train Station — 描繪該鎮的主要景點和風光。

 

Lisbon_0064.jpg

▲ 里斯本聖路濟亞堂(Igreja de Santa Luzia)的西立面:
(上)描繪聖女聖路濟亞(Santa Luzia)的形象;
(下)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前,在的商業廣場(Praça do Comércio)上舉行閱兵的盛況。

 

Lisbon_0065.jpg

▲ 里斯本聖路濟亞堂(Igreja de Santa Luzia)的西立面
— 描繪1147年基督教徒征服被摩爾人佔領的聖喬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

 

 


 

這些瓷磚其實非常實用,不但可用作裝飾藝術,還有助於控制房屋和建築物內部的溫度。防水玻璃表面可防止牆壁受潮和腐爛,亦可以保持室內涼爽,而且成本低和耐用,需要的維護最少,髒的時候只需要擦掉,比要進行全新的塗漆工作容易得多,所以深受葡萄牙人的歡迎,普通民居的外牆都覆蓋上瓷磚。
 

Clerigos Tower_0008.JPG

Porto_0032.jpeg

▲ 波多一些民居外牆的瓷磚。

 

Aveiro_0040.jpg

Aveiro_0041.jpg

▲ Aveiro 新藝術風格建築與瓷磚。

 

Lisbon_0107.jpeg

▲ 里斯本一些民居外牆的瓷磚。

 

Lisbon_0039.jpg

Alfama_0008.jpeg

▲ 里斯本一些民居外牆的瓷磚。

 


 

位於里斯本的Sant'Anna是葡萄牙最古老的瓷磚製造廠,它能夠抵禦1755年里斯本的大地震,自1741年以來就營運至今,而且仍然使用過去的手工技術。如今,其90%以上的產品都出口到國外。

 


儘管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使用了瓷磚,但葡萄牙仍然是世界瓷磚之都。印著圖案的一小塊瓷磚,可以拼接成為無與倫比的藝術品。瓷磚在整個葡萄牙大放異彩,深入人心,歷久不衰,成為葡萄牙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每個曾經到訪葡萄牙的遊客,必然會記得那些復古優雅的藍白色的瓷磚。

 

 

arrow
arrow

    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